太阳成集团tyc234cc智能制造工程專業介紹
來源: 時間:2022-06-15 浏覽: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智能制造工程專業介紹

專業概況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為學院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優勢師資力量,精心打造的首個創新型新工科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型專業。

智能制造工程主要學習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與大數據、智能傳感與檢測技術、制造系統建模與設計、智能裝備建模與分析、機器人技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電傳動控制、機械制造基礎、控制工程、運籌學等核心課程,同時也完成相關實驗實訓以及課程設計,包括機械制造技術訓練、電工電子實驗實訓、生産實習、智能裝備設計綜合實訓、智能制造系統綜合實訓、機器人系統綜合實踐、綜合工程實踐項目、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等。

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形成“一專多能”的智能制造專業知識體系與工程技術能力,能夠運用智能設計、智能管控、智能優化等理論方法與技術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夠從事智能制造及相關領域的研發、設計、制造與工程管理等工作。

發展前景

智能制造工程是國際“工業4.0”和“中國制造強國”大背景下,為迎合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而設立的專業。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産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産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産業模式和企業形态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勇立潮頭,依托學校工科優勢和學院學科特色,迎合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需求,開設智能制造工程專業,通過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協同育人模式,培養滿足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創新需求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創新型人才培育的南方基地,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學生就業面寬,就業創業能力強,社會需求大而迫切,個人發展起點高,空間大,前景好。

IMG_257

圖|智能制造戰略需求

廣工大特色

以制造為底色、智能為成色,造就你的出色。

新一代智能制造将引領和推動新一輪工業革命,人工智能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融合,将推動産品、裝備及其設計制造過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智能制造工程依托太阳成集团tyc234cc“機械工程”重點攀峰學科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本專業聚集一批海内高層次人才,圍繞智能制造及機器人技術開展研究工作,在智能産線變型設計、模塊化機器人技術、數字孿生技術領域享譽海内外。第三方評估顯示,數字孿生産線設計領域發明專利數量一度排名全國第一、全球第二。本專業強調“一專多能”的人才定位,突出“産學融合、競教融合”的培養理念,将電子制造等産業實踐融入課程,将數字孿生等産業技術融入實訓,探索“理論教學實踐化,實訓教學能力化”的新型教學模式,保障學生四年均能達到“2項科技作品、1項學科競賽、1個科研項目”的“211”标準。本專業将全力培育一批科學化思維與智能化理念兼具、創新意識與工程能力齊備的智能制造高端人才。

IMG_259

圖|智能制造培養特色

IMG_260

圖| “211”培養标準

學生創新培養

兩大學生創新團隊助力實現“211”夢。

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研究所教師指導“智能車間”和“DynamicX機器人”兩個創新團隊。智能車間創新團隊面向“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和全國智能制造大賽兩大國家級賽事,培養具有創新應用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

Dynamicx機器人創新團成立于2019年,2021年首次參加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線下賽,就以南部八強進入全國賽,并奪得全國賽32強,成為甲級隊伍。參賽兩年以來,共獲得超級對抗賽全國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高校單項賽南部賽區一等獎2項,全國賽二等獎2項。

近幾年,團隊教師指導學生獲得“互聯網+”全國銀獎、廣東省金獎;“挑戰杯”全國二等獎、廣東省特等獎等獎項。

IMG_262

圖|智能車間創新團隊及作品

IMG_263

圖| Dynamic X機器人創新團隊及作品

IMG_264IMG_265IMG_266IMG_267IMG_268

圖|各大賽事獲獎

核心課程

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基礎、控制工程、運籌學、機電傳動控制、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與大數據、智能傳感與檢測技術、制造系統建模與仿真、機器人技術、智能裝備建模與分析、智能制造系統綜合實訓、智能裝備設計綜合實訓、機器人系統綜合實踐。

師資隊伍

專職教師共14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講師3名,均為博士學曆;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2人,國家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1人,省傑青2人,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香江學者2人,廣東省揚帆計劃創新創業團隊1個,太阳成集团tyc234cc“百人計劃”特聘教授2人,太阳成集团tyc234cc青年百人計劃人才5人。專業教師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728萬)、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1項(1000萬),國家基金10項,省市級項目30多項,近五年累計科研經費6000多萬元。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5項。申請發明專利200餘件, 已授權國内專利70餘件、美國專利3件,日本專利2件;發表高水平SCI論文100多篇,高被引論文5篇。

IMG_270

圖|廣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特色研究方向

方向一智能車間設計與優化

1、研發數字孿生産線三維智能設計平台,推動“智能車間設計與優化”工業軟件自主可控

2、面向3C制造、軍工、定制家具等行業開展智能車間設計、仿真與優化,加速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

關鍵技術

IMG_272

圖|數字孿生産線模型

IMG_273

圖|産線變型設計理論

IMG_274

圖|産線“構型-動型-控型-優型”四型聯動的變型設計技術

主要研究成果

IMG_275

圖|自主研發的智能工廠數字化設計與優化平台——DTS

IMG_276

圖|産線設計案例

方向二 智能優化與排樣算法

“基于組化的構造式排樣優化算法”,研發了包括一維線材、二維矩形件、二維不規則、三維堆疊與裝箱的全系列工業軟件,面向制造業、物流等行業推廣應用。

關鍵技術

啟發式掃搜與超啟發搜索算法

組化技術與構造式排樣優化算法

基于代理的耦合優化問題

構型搜索方法

…..

IMG_277

圖|組批

主要研究結果

IMG_278

圖|排樣系統案例

方向三 可重構機器人模塊及其系統

1、先進機器人關節模塊與末端功能模塊

2、機器人模塊化和可重構技術

3、機器人系統自主感知、規劃與控制

IMG_279

圖|可重構機器人模塊

IMG_280

圖|工業級可重構機器人模塊和系統

IMG_281

圖|模塊化機器人在高壓輸電線上的應用

IMG_282

圖|娛樂、教育和科研用迷你模塊化機器人

方向四 機器人與智能制造

1、機器人離線編程系統與數字孿生CAD/CAM/Robotics一體化

三維軌迹生成

典型作業工藝庫

工作空間可視化

運動生成與仿真

現場标定功能

智能傳感器接口

軌迹實施修正

數字孿生(虛實同步)

IMG_283

圖|機器人離線編程與數字孿生系統

2、零部件表面光整加工(抛光、打磨、和去毛刺等)

IMG_284IMG_285IMG_286

圖|零部件表面光整加工系統及實物

3、非結構化環境中的機器人現場自主焊接

IMG_287

圖|非結構化環境中的機器人現場自主焊接

方向五 自主移動操作機器人系統

1、環境地圖構建與定位(SLAM)

2、具有環境條件不變性和可擴展性的視覺導航

3、移動-操作協調控制

IMG_288

圖| SLAM地圖

IMG_289

圖|自主移動操作機器人

方向六 智能服務機器人

1、基于語音、視覺和肢體語言的多模态人機自然交互

2、人工智能及其在高逼真仿人服務機器人上的應用

IMG_290

圖|多模态人機自然交互機

IMG_291

圖|高逼真仿人服務機器人

就業情況

智能制造工程是新工科專業,專業的設置獲得了華為、大族、美的、華星光電、視源電子等行業龍頭企業及研究院所的重點關注,企業提前招錄、定向鎖定意願強烈。畢業生能接觸智能制造領域内的科技前沿和研究熱點,可以選擇繼續深造或出國留學,國内外該領域研究生招生規模大、需求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