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業工程專業介紹
來源: 時間:2022-06-14 浏覽: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業工程專業介紹

曆史沿革

1999年,專業成立,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依托與産業深度融合的平台優勢,最早在廣東省開設的工業工程專業,目前已培養出逾3500名優秀本科畢業生及碩士、博士畢業生,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工業工程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業界影響最廣最深,具有較深厚的曆史底蘊。

2006年,被廣東省教育廳認定為省名牌專業,是廣東省唯一的工業工程名牌專業。

2007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工業工程博士點。

2008年,主辦的《工業工程》雜志入選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會刊,在國内具有廣泛的行業影響力。

2010年,被評為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2021年,入選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本專業在華南地區學術界和工業界享有盛譽,是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理事長單位,是工業工程分會秘書處的依托單位,是廣東省暨粵港澳大灣區工業工程創新大賽的發起、組織和承辦單位,該賽事在高校和企業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廣泛的影響力。

專業介紹

專業前景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際科創中心,正在引領中國制造中國智造快速發展,區域内的先進制造業、倉儲物流業、現代服務業、軌道交通系統、樞紐機場、互聯網行業都提出了更精益化、更數字化、更智能化的迫切需求,作為一個将工程、管理、數據、軟件等知識高度融合的專業,産業界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正在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必将成為助力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目前是國内人才最緊缺專業之一。

培養目标

工業工程專業是一個将工程技術與管理思想有機結合的專業,具有系統性、交叉性、人本性與創新性等特征。注重培養學生對現代生産和服務系統的精益化運作思維;側重以工程應用為導向,強化學生在複雜系統規劃設計、智能決策與優化、質量管理、系統建模與仿真、大數據分析、工業軟件應用等方面的創新實踐能力,造就從事解決生産和服務系統質量、成本、效率、環境等問題的工程與管理複合型人才。

核心課程:系統工程、工業工程基礎、機械設計基礎、運籌學、系統建模與仿真、現代質量工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大數據分析、創新方法、生産計劃與控制、設施規劃與布局、人機工程、機械制造技術等。

專業特色

精益化、數字化、智能化是當前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主旋律。這一過程離不開數據分析、規劃設計、智能優化、質量管理等技術與方法,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工業精算師,開展分析、決策、優化、建模、設計、仿真等精益化、數字化、智能化規劃實施工作。本專業依托機械工程重點攀峰學科、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制造物聯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省計算機集成制造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創新方法與決策管理系統重點實驗室等學科平台,設立了工業工程創新應用與精益生産生産系統數字化與智能化兩大特色培養模塊,着力打造一個華南地區工業工程與精益管理人才的搖籃。

采取項目驅動的校内教學模式。采取導師制培養方式,實現每位學生參與一個項目參加一次學科類競賽。通過學校大創項目+企業應用項目+導師科研項目覆蓋本專業絕大部分學生,使學生具備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能力。

培育産教融合的校企聯合培養。結合區域經濟需求,探索現代産業學院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建立智能智造、飛機維保等現代産業學院。與大灣區40餘家優秀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已聯合培養逾620名工學學士。20166月中央電視台報道了本專業及學院相關專業與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開展的校企聯合培養成效。

打造以賽促學的學科競賽平台。依托本專業作為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理事長單位的優勢,積極打造并成功主辦三屆《廣東省暨粵港澳大灣區工業工程創新大賽》,形成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人才培養和能力展示的品牌。2021年的大賽,共吸引20多所高校(500多名學子)40多家知名企業(200多名IE工作者)同台交流。

實行靈活的“3+1”培養模式。大學前3年進行校内理論與實驗教學,構建學生的工業工程知識體系;最後1年可選擇完成研究課題和高階課程,提升科研素質與創新能力,為升學打下良好基礎;可選擇前往優秀企業完成實際課題,提高工程素養與實踐動手能力,為就業打下良好基礎;也可以綜合參加科研項目、進階課程和企業項目,培育符合社會迫切需求的綜合技術素養。

創新型、實踐型和綜合型的人才定位與特色化的培養模式,讓你成為中國工業不可或缺的工業精算師精益管理者質量提升人

專業師資

本專業聚集了一批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研究方向分布較廣,體現出工程技術融合管理思想的獨特視角。現有專職教師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1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3人,45歲以下教師均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曆,與美國、英國、荷蘭、瑞士、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知名高校有緊密聯系和合作。擁有廣東省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傑青2人,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香江學者1人,太阳成集团tyc234cc百人計劃特聘教授2人,太阳成集团tyc234cc青年百人計劃人才5人。此外,本專業還擁有數十位來自知名企業的優秀校外兼職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産業界的最新發展需求和技術指導,可以極大開拓同學們的視野。

IMG_258

專業部分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合照

 

主要科研方向

近五年來,本專業領域團隊共承擔了19項國家級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聯合)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10項、青年基金8項,總經費1100多萬;廣東省部級及其他縱向項目26項,科研經費累計900多萬元;為企業服務獲得40項橫向課題,到校經費累計900多萬元。

近五年來,發表論文150多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近百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産權50餘項。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等。

本專業現有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制造系統規劃與運行控制、綠色制造和能效優化、制造系統工程與優化控制、智能交通與供應鍊系統、醫療大數據與智慧養老、生産與安全系統等。

PART1智能制造系統規劃與運行控制研究方向

該研究方向目前包括8位老師:陳慶新教授(博導,學術帶頭人)、毛甯教授、劉建軍副教授(博導,系主任)、黎展滔副教授、王小明副教授、賴信君副教授、胡常偉高工、張惠煜博士,研究緻力于通過精益化、數字化、智能化工業工程技術,為各類生産及服務企業提供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服務。

IMG_259

智能制造系統規劃與運行控制研究内容總覽

2021年規劃)

 

研究内容1:多源異構數據的需求預測與基于過程信息的參數在線動态估計

通過挖掘智能車間傳感數據、企業管理系統數據、外部行業數據、互聯網終端用戶等多源異構數據,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時間序列分析、用戶行為及決策建模等工具,對制造系統中的需求信息進行建模分析,實現産品及車間設計需求參數的離線預測及過程需求數據的實時更新。

IMG_260

盾構隧道多源異構數據實時共享與信息融合

 

研究内容2:智能制造車間資源配置與布局優化

針對個性化定制、離散型、随機生産的智能車間制造系統,研究生産與物料儲運系統資源配置和規劃布局的優化方法。包括:基于圖論的複雜AGV導向路徑網絡設計;基于排隊網建模快速近似求解随機制造系統的性能指标;分解協調的優化算法快速近似求解大規模資源配置與規劃布局優化模型。

2b4ec4796f661fcb0e392d0b3a4b968

随機制造系統資源配置與布局優化

 

研究内容3:基于MDPs的随機複雜項目計劃與動态調度

以面向訂單設計(Engineering To OrderETO)模式下的定制裝備項目管理共性問題為研究對象,考慮項目随機到達、任務随機工期、随機返工、多項目共享有限資源等特性,基于馬爾可夫決策過程理論建立定制裝備項目群計劃調度決策模型,利用狀态轉移概率矩陣描述返工過程,取代傳統的設計結構矩陣建模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多規則組合、機器學習、線性規劃的高效近似求解算法。

6c36a968d664f99de4f636bcb78ce7f

基于MDP與機器學習的宏觀項目基準計劃

 

 

研究内容4:智能制造系統生産計劃與調度優化算法

面向高端裝備制造、整線集成化定制、多品種小批量混流制造等複雜車間日益迫切的生産管控數智化轉型需求,研究建立針對其生産調度與控制的智能化決策機制、模型及算法,主要包括遞階協調式生産計劃與調度系統,訂單投放與生産負荷均衡化控制方法、産能規劃、碎片化訂單需求下複雜混流線排産算法、多決策偏好與複雜約束下大規模排産算法、面向動态進度協同的實時調度等,并結合典型背景企業/車間的實際特點,将相關理論成果固化為軟件系統或模型/算法包開展實際應用驗證。相關成果應用能夠幫助合作企業最優化平衡生産效率和訂單交付兩方面需求,并且幫助合作企業獲評了全球燈塔工廠

IMG_263

智能制造系統生産計劃與調度體系

 

 

研究内容5:定制化制造車間生産管控系統

面向非标制定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企業進行信息化咨詢及規劃,開發了适合于非标制定企業的ERP系統、項目管理系統、MES系統等軟件産品。相關産品在三十餘家企業得到了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IMG_264

定制化生産系統生産管控平台

 

PART2交通與物流大數據及其仿真應用研究方向

該方向包括傅惠教授(博導,學院副院長)、葉豔副教授等老師,研究緻力于研發基于多智能本仿真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在交通運輸、物流供應鍊、無人系統協作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IMG_266

基于多智能體仿真的大數據分析

 

應用技術1:城市公交調度

根據實際公交車輛的運營數據,通過公交車實際運營的 GPS 數據和公交 MFD理論建立公交車行程時間模型,通過乘客的上車刷卡數據還原乘客的出行 OD 建立乘客出行行為模型,将車輛、乘客、站場等多個模塊集成在仿真系統中,在仿真中建立評價實際公交運營效率的評價體系。

f7977c7ee0e8596550751af738c9cf5

城市公交系統仿真平台

 

應用技術2:城市規劃與管理決策

通過多源交通大數據對自研(或開源)交通仿真模型進行校驗,并以此為後台,開發可視化操作系統作為前端,通過良好的用戶輸入輸出界面,仿真模型的運算結果可方便地與用戶交互,增強了實用性和便捷性。

d2e11a312f64fd6a4d89acd665b9ba2

多源交通大數據對自研(或開源)交通仿真模型

 

應用技術3:機場高速大數據分析

建立了大數據處理平台,對數據處理結果進行可視化展示,利用相關機器學習方法發現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關系支撐狀态預測預警和控制決策優化,并且為多智能體仿真中的相關參數校準提供參考。

IMG_269

機場大數據分析平台

 

應用技術4:建築物内人流組織優化

建築内部的交通組織、客梯配置是否得當,不單單影響着大樓的運作效率,還關系到整個大樓的空間集約化利用、投資運營成本控制等問題。關于其内部豎向交通組織、客梯配置、疏導管理方面的研究卻非常缺乏。本部分利用多智能體仿真對建築内部整體交通組織進行評估,發現沖突點,提出優化改進意見。

IMG_270

建築物内人流組織優化仿真平台

 

 

應用技術5:疫情大數據分析

 

為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解決流調任務重、防控難度高的實際問題。傅惠教授團隊針對實際流調工作中的軌迹還原、三區劃分、傳播溯源等難點,與廣州市疾控中心多次讨論系統研發方向。陸續研發了軌迹輔助還原、聚集疫情預警、三區智能劃分、軌迹時空碰撞、建築行人仿真等系統模塊,通過多次疫情防控第一現場的測試,檢驗和提升了系統技術性與實戰性。與企業合作研發的鷹眼溯源流調系統在廣州市白雲區流調作業中心火速部署應用,該系統通過傳染病理論、統計分析、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在廣州“0408”“0427”兩次突發疫情中,及時為一線流調人員提供了精準的溯源線索與防控建議,快速減低了疫情擴散的風險。

IMG_271

在疫情數據分析現場

 

PART3綠色制造與能效優化研究方向

該方向包括楊海東教授(博導,産研院院長)、徐康康副教授等老師,面向廣東省高耗能制造行業,開展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研究,具體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内容1:能耗動力學仿真

主要研究設備工作機理及能源轉化特性,通過建立能耗動力學仿真模型,揭示制造過程能源演化規律。

 

研究内容2:能效感知技術

主要解決高耗能設備能效感知問題,研究基于機理-數據的能效預測方法,實現制造過程能效實時評估。

 

研究内容3:能耗異常檢測

主要研究設備的用能狀态監測、故障診斷的相關理論及技術,解決能源隐性洩露問題。

 

研究内容4:能效智能優化

主要研究設備能效優化技術,利用智能尋優算法求解最優能耗參數,深度挖掘設備節能潛力。

IMG_273

綠色制造與能效優化應用案例

 

 

PART4智慧健康及風險管理研究方向

該方向包括周劍峰教授、陳文戈副教授等老師,圍繞健康與安全,在食品、藥品、化妝品及養老服務等管理系統、大數據分析、風險預警,以及危化品風險分析、事故應急救援等領域開展研究。

 

研究内容1: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與應用

 

研究基于中國醫院藥物警戒系統(CHPS)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智能采集與處理技術;研究基于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基于真實世界大數據的藥品上市後再評價(安全性、有效性及經濟性)技術。相關研究納入國家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CHPS已在全國300家醫院推廣、已開展藥品評價項目超過50項。

b2d81d717aa5e6b80b6280c70ddcf4d

中國醫院藥物警戒系統(CHPS)應用原理

 

研究内容2:智慧醫養服務供應鍊系統優化研究

研究智慧醫養服務供應鍊運作管理優化;研究基于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的醫養服務應用研究;研究醫養結合商業智能(BI)與數據挖掘分析方法研究。相關研究已獲得國家、省市等各類科技項目10餘項;研究成果已獲得國家專利、軟件著作權10餘件;相關成果已廣州市老人院、三水社會福利中心、中山廣弘頤養院等多家養老機構應用。

56c1ce463f8947fd4ad8dfe3e8c6f4d

智慧醫養服務供應鍊系統

 

 

研究内容3:應急救援系統建模、仿真與優化

利用貝葉斯網絡、Petri網、系統仿真軟件等方法或工具對工業事故的應急救援過程建模,分析事故影響及風險、應急救援策略、應急資源分配和使用、應急任務的協同、安全防護系統及應急行動的可靠性等問題,并對應急救援進行改善和優化,提高應急救援效率。該方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支持,發表SCI論文20餘篇,獲得2014廣東科技進步三等獎,出版英文專著1章。

IMG_277

應急救援系統建模、仿真分析

 

課外實踐

專業有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社團,目前包括:智能制造系統設計與開發、智能工廠規劃、精益管理、運籌優化算法、大數據分析等小組。各小組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以社團形式運作,利用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精細化、更有針對性的培養;小組成員通過培訓後,可直接參與專業老師的科研項目或企業項目,培養科研和實踐能力。學生科研社團通過項目實踐,提前對接企業需求,打通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瓶頸,實現人才的深度定制。

低年級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參與本專業組織的企業遊學,到知名企業進行參觀、學習,由企業資深人員進行現場案例教學,了解企業實際運作及IE相關案例,提升學生對企業、對專業的了解、理解。

積極支持學生參加各種專業相關的競賽,特别是廣東省暨粵港澳大灣區工業工程創新大賽,要求每位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一次校級以上比賽,以賽促學。

學生培養質量

近三年,學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升學率達到20%以上。本專業學生充分利用工科技術與管理方法相結合的優勢,圍繞大數據分析、系統優化、工業軟件研發等新興技術領域,在學術創新和自主創業方面頗有建樹。本專業以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為導向,建立了畢業生的跟蹤反饋機制和有關方參與的社會評價機制,并将評價結果落實到持續改進體系中。

對畢業五年左右畢業生的問卷反饋情況如下:61%的畢業生在工業工程領域工作;經曆過項目主持和研發工作的有49%,從事研發崗位的有21%,從事管理崗位的有48%96%的受訪者在廣東省内工作。畢業生就業的代表性企業有:華為、廣汽、美的、格力、聯想、騰訊、海信、捷普電子、廣東電網、亞馬遜、順豐等。以上跟蹤結果反映:畢業生具有解決複雜工業工程問題的能力;具備組織與實施工程項目的能力;具有團隊合作、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能夠适應國家建設和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求。

外部評價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會和走訪等方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方對畢業生培養目标達成度評價高,其中,對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具備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價值觀的評價達到4.82分(滿分5分),對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追求與創新意識,具有組織與實施相關領域工程項目的團隊合作和管理能力的評價達到4.55分。總之,本專業畢業生社會認可度高,赢得了忠誠度高、實用性強、發展潛能大的良好口碑。

校友風采

喬岩,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bdb9c11cf619c59c899c807b34823d8

 

喬岩博士2005年入讀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業工程專業,2015年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獲得博士學位。20161月至201712月受聘于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系統工程研究所從事博士後工作。2018年至今為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系統工程研究所助理教授。

喬岩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半導體芯片高端裝備的調度優化與控制。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國内外學術界、半導體設備制造企業以及晶圓廠的認可和重視。在相關領域已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在國際權威的SCI源期刊上發表和錄用論文60餘篇(IEEE彙刊長文40餘篇)。根據Web of Science數據,他的SCI期刊論文被引頻次為1300餘次,h-index23Google scholar統計論文引用次數1600餘次。獲得了17項國際專利授權(美國專利8)

喬岩博士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帶領團隊開展了某半導體芯片高端裝備企業的多種類型設備調度優化與控制方法的應用研究,包括槽式清洗機、蝕刻設備、立式爐設備、PVD設備和CVD設備的建模、求解算法和仿真平台的開發。目前已完成兩種機型的調度算法及仿真平台開發工作,并與實際機台進行了集成且通過了馬拉松測試,産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設備穩定性也獲得了合作方的高度認可。同時,多台内置團隊算法的設備已應用于一線晶圓廠進行實際生産。

 

鐘志超,深圳道合管理咨詢公司聯合創始人、總經理

IMG_280

 

鐘志超2005年入讀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業工程專業。現任深圳道合管理咨詢公司聯合創始人與總經理,曾任深圳市數本科技公司與謀事集智咨詢公司(廣東省管理咨詢十佳機構)總經理,被認證為清華大學聯合工信部培養中小企業管理領軍人才,被聘為廣東省工業工程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被聘為廣東省企業咨詢管理協會專家顧問,被聘為深圳聯通工業互聯網BU專家顧問,被聘為太阳成集团tyc234cc校友會理事,入選2019年、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工程類專業優秀畢業生事迹,獲得中國注冊企業管理咨詢師、工業工程師、碳排放管理師資格認證,獲得第三、四屆全國精益管理與工業工程創新大賽三等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頒發),獲得第二、三屆廣東省工業工程大賽多個二等獎和三等獎(廣東機械工程學會頒發)。

應用工業工程思想方法輔導過100多家企業,包括美的、吉利汽車、索菲亞、滴滴出行、同程集團、美克家居、新希望乳業、三安光電、航嘉電器等衆多優秀企業,曾輔導精益管理項目多次獲得中質協全國精益成果發表賽一等獎。

 

李均強,捷普電子(廣州)有限公司高級工程經理

IMG_281

 

李均強2000年入讀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業工程專業,現任捷普電子(廣州)有限公司高級工程經理。捷普電子(廣州)有限公司主要業務領域有光學、無塵室芯片封裝等,其中光學是核心業務領域。捷普集團是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全球20多個國家擁有分支機構,為全球第三大電子合約制造服務商(EMS),擁有分布在美洲、亞洲及歐洲等60多個生産基地; 在中國,捷普集團在中國大陸設有九個全方位、現代化廠區:捷普電子(廣州/北京/上海/無錫/天津/南京/蘇州/深圳/煙台/成都)有限公司,員工超90,000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