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個人信息
    李海豔 副教授
    來源: 時間:2019-05-30 浏覽:

    

    簡介:

    李海豔,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獲得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機電産品設計開發與性能優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年基金項目1項(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應用開發項目多項,累計發表論文十多篇。

    1、教育與研究經曆:

    1997年獲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制造工業與設備專業學士學位;

    2002年獲華中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碩士學位;

    2010年獲華中科技大學輪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2002年7月至2014年3月,在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從事船用柴油機、船舶輔機設計分析與仿真優化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機械工程系開展複雜産品多領域建模仿真與優化方面訪問合作研究;

    2015年至今,太阳成集团tyc234cc從事複雜機電産品設計分析與優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6年12月至今,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教授;

    2017年至2018年,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開展複合材料産的分析方法方面的訪問合作研究工作。

    2.科學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機電産品設計開發、設計優化、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機器視覺、視覺檢測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發表的科研論文:

    [1]Li H., Huang Y., et al., A GPU based Iteration Approach to Efficiently Evaluate Radiation Symmetry for Laser Driven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Vol.59, pp.293-304, 2018.

    [2] Li P.,Li H*., Huang Y., Wang K. and Xia N., Quasi-sparse response surface constructing accurately and robustly for efficient simulation based optimization,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Vol.114, pp.325-336, 2017.(通訊作者)

    [3]Li H., Huang Y., et al, An efficient computational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radiation flux for laser driven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targets, 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Vol.193, pp.49-54, 2015.

    [4]Li H., Huang Y., et al, Hint-based generic shape feature recognition from three-dimensional B-rep models,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l.7, pp.1-12, 2015.

    [5]Li H, Huang Y., Jiang S., Jing L. et al, A unified modeling approach for physical experimen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in laser driven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Vol.100, pp.596-607, 2015.

    [6] Huang Y.,Li H. *, et al, Compressive analysis to radiation symmetry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for laser-driven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通訊作者)

    [7] Huang, Y.,Li H.*, Wang Q., and Chen L., Integrating multiple sensors for the closed-loop three-dimensional digit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Vol.226(11): 2816~2834, 2012. (通訊作者)

    [8]Li H. and Li W. A new approach of freeform deformation without self-intersection. 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Vol.9(1): 200~208, 2009.

    [9] Jiang S. Jing L., Huang Y.,Li H., Huang T. and Ding Y., A spherical hohlruam design with tetrahedral 4 laser entrance holes and high radiation performance, Physics of Plasma, Vol.23, 122703, 2016.

    [10] Jiang S., Huang Y., Jing L.,Li H., Huang T., and Ding Y., A unified free-form representation applied to the shape optimization of the hohlraum with octahedral 6 laser entrance holes. Physics of Plasma, Vol.23, 012702, 2016.

    [11]李海豔, 李維嘉, 黃運保, 艾翠蓉,基于Modelica 技術的Dante譜儀解譜建模仿真.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Vol.34(4): 402~406, 2012.

    [12]李海豔, 李維嘉, 黃運保. 基于卡爾曼濾波的多傳感器測量數據融合. 武漢大學學報, Vol.44(4): 521~526, 2011.

    4、科研項目

    [1] 複雜産品基于深度代理模型的高效仿真與優化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經費60萬;(主持)

    [2] 基于自适應移動最小二乘曲面多視多傳感器測量數據對齊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經費25萬;(主持)

    [3] 基于壓縮采樣的三維輻射驅動不對稱性高效分析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經費80萬;(參與)

    [4] 複雜産品基于非自适應壓縮采樣的響應面仿真優化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經費80萬;(參與)

    [5] 面向浮遊作業的水下機器人-機器手系統的協調控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經費20萬;(參與)

    [6] 六自由度轉台系統,國防研發項目,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經費180萬,(參與)

    5、授權專利

    李海豔;黃景維;駱繼明;黃運保 基于圖像處理的機械人打磨生産方法及應用其 的生産系統, 發明專利号:CN106041946A

    李海豔 張浩亮 黃運保 基于圖像的坩埚缺陷磨削加工方法及應用其的加工系 統 發明專利号:CN105798927A

    楊志岱;李海豔;黃運保;駱繼明基于灰度的孔裝飾闆加工方法及應用其的加工 系統 發明專利号: CN106004203A

    李海豔;李俊輝;駱繼明;黃運保 基于 RGB 的孔裝飾闆加工方法及應用其的加工 系統 發明專利号:CN105904899A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