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育與研究經曆
1982年 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獲得學士學位;
2.研究方向
特種加工技術;超精密加工技術;先進制造技術;
3.職務、兼職和榮譽稱号
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實驗教學部副主任 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南地區港澳特區金工研究會副理事長
4.主持或參與的主要項目
[1]二維超聲振動偶合變沖擊角超光滑加工新技術,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經費:6萬元,起止日期:2005.01-2006.12;主持
[2] 應用于光電薄膜加工的精密塗布裝備的關鍵技術研發及産業化,廣東省産學研合作重點項目,研究經費:100萬元,起止日期:2012.01-2013.12;校方項目負責人。
5.獲獎情況
6.近期主要論文、著作和專利(第一作者)
[1] 基于遺傳算法和仿真分析的混合裝配線平衡問題研究。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2008,14(6):1120-1129。EI: 083011401777
[2] 混合型裝配線平衡問題的不确定性仿真研究。中國機械工程,2008,19(11):1297-1302。EI: 082911382680
[3] 流體二維振動加工技術的實驗研究。中國機械工程,2008,19(6):718-721。EI: 081811225259
[4] 混合裝配線平衡問題求解方法研究。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8,38(11):125-134。
[5] 超精密加工裝置的性能分析。機床與液壓,2008,36(3):5-7。
[6] 流體二維振動超光滑表面加工技術,制造技術與機床,2007,5:90-93
[7] 超光滑表面加工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機床與液壓,2007,35(6):217-220
[] 流體二維振動超光滑表面加工裝置的有限元分析。機械設計與制造,2007,4:94-96。
[8] 數控機床高速進給系統的關鍵技術。機械工藝師,1997, 7:4-6。EI:97123981304。
[9] 現代機械工程訓練方法的研究與探索。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8
[10] 工程訓練資源共享的研究與實踐。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11
[11]加強工程訓練基地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9.6
[12] 工程訓練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與實踐。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10
[13]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n education for engineering training。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industrial training, 2009, 10。
[14] A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System in the New Era?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industrial training,2006.10。
[15] 機械制造技術訓練(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8。
[16] 機械制造工程訓練教材(主編)(十一五規劃教材)。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2。
通信地址
辦公地點: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學二号館706
通信地址: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100号B71
郵政編碼:510006
聯系電話:(020)39322308
Fax: (020)39322505
Email: zqyu@gd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