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學校科技與人文研究院《關于國基委應急項目的申請通知》
來源: 時間:2019-05-30 浏覽:



各有關單位:

當前,我國在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突出問題,例如頂層設計不完善、體制機制不順暢、制度政策不健全、組織模式不高效、科研布局不合理、職責劃分不清晰等,造成科技創新過程中普遍存在“重工程輕基礎、重集成輕部件、重引進應用輕消化吸收”等現象,已成為制約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短闆。為助力我國盡快擺脫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困境、面向未來形成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本項目将系統研究我國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體制機制、組織模式與創新政策,包括“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國際比較、創新能力與形勢研判分析、技術突破的組織模式與路徑研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機制、技術創新戰略與政策研究等。為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特設應急管理項目。

一、項目指南

(一)我國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體制機制、組織模式與政策研究(總課題)

以習近平有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指導,研究新時代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破解的新需求、新目标與新任務,構建系統完備的政策制度體系,本總課題主要内容包括:(1)我國對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曆史經驗及借鑒,當前總體戰略認識、現狀、問題、目标和具體策略;(2)我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路線圖研究;(3)解決國家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體制機制研究;(4)解決國家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組織模式與路徑;(5)解決國家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政策建議。

(二)科技發達國家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路徑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子課題1)

世界科技發達國家在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上有很多成功經驗和做法。本子課題遴選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等典型國家和地區,從橫向與縱向、競争與合作等多個角度,分析其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特别是後發國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成功趕超的共同做法,歸納總結體制機制、組織模式、創新政策等方面的經驗及啟示,并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本子課題主要内容包括:(1)科技發達國家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路徑研究;(2)科技發達國家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典型案例剖析;(3)“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自主創新體制機制的國際比較研究;(4)“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自主創新政策的國際比較研究;(5)對我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經驗借鑒與政策啟示。

(三)“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與形勢研判分析(子課題2)

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标體系并開展科學評價,是指導相關政策制定、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重要舉措。本子課題重點分析關鍵核心技術的技術屬性與内涵特征,研究我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創新能力與形勢跟蹤、監測和研判的指标體系、統計體系、評價模型與方法,從而客觀判斷我國重點領域技術供給能力,為形成“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清單提供參照。本子課題主要内容包括:(1)“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創新能力與形勢的評價指标體系與統計體系;(2)“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創新能力與形勢的評價模型與方法;(3)“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創新能力的評估實證研究;(4)若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動态監測研究。

(四)“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技術突破的組織模式與路徑研究(子課題3)

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關鍵時期,必須認清形勢、明确目标,堅持問題導向,探索新型創新組織模式,加快實現“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重大技術突破和自主可控發展,不斷提升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争力。針對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圍繞突破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路徑和組織模式,本子課題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政府以及其他各類創新主體在“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功能作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自主可控發展的總體思路架構研究;(2)“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技術突破的組織模式研究;(3)“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技術突破的關鍵路徑研究;(4)“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技術突破的組織模式與路徑的實證研究。

(五)“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機制研究(子課題4)

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産業變革和軍事革命,統籌軍民科研力量和創新資源,突出抓好“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對于推進重點領域軍民融合發展,突破我國關鍵“卡脖子”技術問題,有效增強國防綜合實力,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具有重大意義。本子課題主要内容包括:(1)面向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軍民重大研發任務聯合論證、統一部署、協同實施的創新機制研究;(2)“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軍民科技成果相互轉化體系的加速構建研究;(3)軍民科技人才流動機制研究;(4)軍民一體化科技創新平台構建研究。

(六)“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技術創新戰略與政策研究(子課題5)

要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本子課題綜合分析我國當前所處的國際國内形勢和自身的發展條件,針對當前我國在解決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時所面臨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研究具體的應對措施。本子課題主要内容包括:(1)我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技術創新戰略規劃;(2)我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重大科技創新攻關體制構建;(3)我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機制;(4)我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國家級創新平台建設研究;(5)我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技術創新的政策建議。

二、申請者資格與申請書撰寫

1、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應急管理項目尚未結題的人員,不得作為主持人或參與人申請此次應急管理項目。

2、應急管理項目定位于政策研究,強調應用管理理論和規範方法,運用有效的數據支撐,加強與實際管理部門的結合,在長期學術研究的基礎上,針對項目指南中的研究專題,快速提出科學、可靠的研究結論和可行的政策建議。申請者一般應有紮實的實際背景資料和數據基礎,在相關科學問題研究領域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或政府部門委托的相關課題,并在申請書中予以明示。

3、申請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工作基礎和條件,針對本期應急管理項目主題《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突破路徑研究》中的各研究專題,選擇自己的研究視角和方向,設計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在研究内容中應明确說明本課題與其它相關課題之間的關系,加強各課題之間的合作。

4、申請書的撰寫必須突出政策研究的特色,在提出政策建議、産生政策影響、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同時說明支撐政策研究的邏輯思路、理論方法和數據來源。

5、拟申請項目的專家到基金委網站在線填寫2019年度申請書,申請代碼選填“G04”,資助類别選填“專項項目”,亞類說明選填“研究項目”,附注說明選填“管理科學部應急管理項目”。正文部分按照面上項目申請書撰寫提綱撰寫。

三、申請注意事項

1、本期應急管理項目鼓勵研究者與實際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聯合申請開展研究,申請人和所有參與人員必須加蓋所在單位公章。

2、鼓勵并優先資助團隊整體申請應急管理項目。要求申請者将本應急管理項目作為一個整體來申請,其中包含1個總課題和5個子課題,并分别提交項目總體申請書和各子課題申請書。總負責人需在申請書中介紹子課題分工情況,并附上“整體申請項目承諾函”子課題無需提供承諾函。對不能組織團隊整體申請,但在本期《申請指南》中某一課題确有研究優勢的單份申請也有可能獲得資助,該申請獲準立項後申請者将歸入整個項目團隊。

3、管理科學部将采取項目總負責人承擔本項目研究的形式,由總負責人組織團隊進行研究。基金委接受申請書後将組織預評審,并對通過預評審的項目團隊發出答辯通知。接到答辯通知後,總負責人須本人到場參加答辯,不按時參加答辯者視為自動放棄申請。經評審組專家評議,管理科學部計劃擇優資助一個團隊(評審組專家可能會擇優組合團隊)。每個子課題資助直接經費不超過16萬元,總課題資助直接經費不超過24萬元。

4、研究期限為10-12個月(2019年6月—2020年5月),項目啟動6個月後進行中期檢查與階段成果的交流。應急管理項目的研究成果最終體現為政策建議報告、媒體報道、研究報告、專著及學術論文等形式。應急管理項目中期檢查和結題驗收将以政策報告作為評價的重點,最終形成的研究報告應圍繞所形成的政策報告進行撰寫,具體内容應包括:提出的政策報告或建議,支撐政策結論和建議的理論、方法、數據、邏輯等。

四、申請程序和時間安排

1、申請人務必在2019年5月2216時通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isisn.nsfc.gov.cn/)提交電子申請書,并交紙質材料一式兩份到科研院409房。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将組織專家對申請項目進行評審和差額遴選,計劃在6月上旬組織召開答辯評審會,通過評審決定資助的項目将在6月中旬通知申請人,未獲得資助的課題不再另行通知。

、聯系人

丁老師、朱老師 39322712

科技與人文研究院

2019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