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幹意見》(國發〔2018〕4号)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若幹意見》(粵府〔2018〕77号,見附件1)等政策要求,聚焦廣東優勢特色産業和社會發展關鍵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集成粵港澳地區、省内外優勢創新資源和科研團隊,打造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推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的融通發展,現對2019~2020年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需求,對标國際最優最強最先進,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建立國際同行評議和穩定性支持機制,争取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突出目标導向、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準确凝練重大科學問題,依托重點機構和團隊,發揮基礎研究重大項目的牽引作用,培育形成合理人才梯隊,促進學科交叉創新,推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的融通發展。
二、支持方向
重點支持《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重點領域項目實施方案》(粵科基字〔2018〕213号)中的八大學科領域及36個專業方向(詳見附件2),明确重大科學問題和主攻方向,深入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
三、申報内容
為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切實減輕科研人員項目申報工作量,将采用項目預申報制。預申報項目通過專家審核評估後,再報送詳細的實施方案等材料。預申報材料分兩部分,各自作為獨立的材料報送:
(一) 科學問題陳述。凝練重大科學問題,提煉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突出前沿性、基礎性、原創性等。内容不超過3000字,須提供中文、英文兩套版本,中英文要保持一緻。特别注意:隻講要研究的科學問題和原創性科研内容,不得出現項目承擔單位和申報人相關信息。
(二)實施方案要點。圍繞上述科學問題,重點闡述研究基礎、團隊組織、思路方法、預期産出、階段性目标、實施條件等,内容不超過3000字。
四、工作流程
(一)項目選題報送。
按要求編寫重大科學問題陳述和實施方案要點,分成兩個獨立的申報材料,于2019年5月23日16:00前(系統将于2019年5月17日開放申報填寫),通過“廣東省政務服務網”或“廣東省科技業務管理陽光政務平台”(http://pro.gdstc.gov.cn/)提交。暫無需報送紙質材料。
操作指引:項目負責人賬号登錄—申報管理—填寫需求建議—新增需求建議—廣東省基礎
(二)項目選題咨詢評價。
省科技廳組織開展選題咨詢評價工作,重點對所陳述的重大科學問題進行内容初審和同行評價,初步遴選出意義重大、原創性和引領性強的優秀備選項目,并反饋專家意見建議,促進科研團隊完善科學問題的凝練和聚焦工作。
(三)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和論證。
遴選出的優秀備選項目需進一步報送詳細的項目實施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項目意義、研究内容、思路方法、預期成果、基礎條件、團隊組織、時間進度、經費預算及相關證明材料等。經形式審查合格的,由省科技廳委托項目依托單位組織高水平專家進行論證,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國際同行專家參與會議評審或函評。
(四)項目綜合評議。
省科技廳組織成立基礎研究戰略專家顧問委員會,對經過論證的重大項目進行綜合評議,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進一步促進完善項目實施方案和科研組織工作。
(五)立項和實施。
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對通過綜合評議的重大項目予以立項和經費資助,依托單位和科研團隊按相關要求簽訂報送任務書等材料,并啟動項目研究工作。
五、實施周期與資助強度
項目實施周期一般為5年,資助強度為3000~5000萬元/項,資金可分批次撥付。堅持對标國内外一流水平,突出原創,注重質量,甯缺毋濫,根據項目組織及預算情況擇優支持一批重大項目。
六、申報條件要求
(一)、重點依托團隊:
1.牽頭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及其他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等的團隊。
2.近5年省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及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團隊、承擔“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類)的團隊。适當支持近年在粵兩院院士申報候選人專家或新引進的高水平團隊。
3.鼓勵與國内外一流團隊合作,支持境外國外科學家參與項目申報。
(二)項目的牽頭及參與單位原則上不超過5個。鼓勵聯合國内、港澳、國際一流團隊共同申報。
(三) 項目負責人主要是來自于上述重點依托單位(團隊)的學科領軍人物,仍然活躍在科研一線從事學術活動,年齡原則上不超過65周歲,杜絕隻挂名不實質參與科研活動的情況;同時注重科研團隊建設,兼顧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
(四) 鼓勵申報單位與國内外高水平機構的合作申報。聯合申報的項目,要能帶動相關資源向省内集聚,有利于提升我省基礎研究水平,項目的組織實施機構、科研團隊、财政資金使用、相關成果産權須主要在廣東省境内。
七、聯系方式
1.聯系人:丁老師 朱老師 39322712
2.網絡申報技術支持:020-83163338
科技與人文研究院
2019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