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産學研用融合發展,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及太阳成集团tyc234cc機械工程學科的雙重優勢,連通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相關科技産業,在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的指導下,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廣東省教育廳和太阳成集团tyc234cc承辦的“2022年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産學研用合作會議—智能制造專題研讨會”于2022年12月14日在廣州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成功舉辦。來自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以及全球各地的200餘名領導、專家、學者齊聚線上線下參與交流與研讨。廣東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朱超華發表緻辭,太阳成集团tyc234cc精密電子制造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新代表承辦方緻歡迎辭。

圖1 會議開幕式
會議圍繞“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制造業發展需求,開展了智能制造與關鍵技術突破的應用基礎研究與實踐探讨。會議邀請了歐洲、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國院士及期刊主編等精彩報告,報告主題涉及了物聯網、再制造、工業大數據、數字孿生、多代理系統、工業互聯網、工業5.0、人機協作、産線設計等智能制造産學研用前沿熱點方向,緊密跟蹤了智能制造與關鍵技術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探索了科研成果轉化、校企合作等國際産學研用合作新模式。

圖2 會議精彩報告
近年來,學校積極推進“1+2+3”攀撐計劃學科提升工程,加速推進集成電路等高端電子制造學科群、綠色材料化工學科群建高原、攀高峰。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等高端電子制造戰略發展,學校建設有精密電子制造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科學研究平台,重點開展前沿理論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并積累豐碩的科技成果,先後獲批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創新人才紮根廣東大地,為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二十大指出要通過擴大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開放創新生态來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加快和擴大高校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推動與全世界高層次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産學研用深度合作,推進高水平研究生中外聯合培養,将有助于開拓全國高質量科技創新合作新格局。這對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新時代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本次會議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智能制造前沿産學研用交流融合的平台,有望為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及起點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制造生态系統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