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浏覽量: 54 次 來源:南方+2021年11月28日 編輯:朱小翠
穿上賽車服,戴上防火頭套、頭盔、手套,羅胤龍熟練地跳上賽車。“三、二、一!”一聲令下,他繞過一個個樁桶,開啟高速避障測試。
車手羅胤龍駕駛參賽車輛在賽道上測試。
羅胤龍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下稱“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車手。明年春季,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将帶着自主設計制造的A09無人駕駛賽車、E29電動方程式賽車,第12次角逐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FSEC和FSAC)賽場。
2017年,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獲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總成績全國第一;2018年,代表中國前往日本參賽;至今,車隊已經連續5年保持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總成績全國前十。
“去年,車隊取得了全國一等獎、全國第八的好成績。這次我們的目标是闖進全國前三!”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指導教師敖銀輝信心滿滿。

車手組組長羅胤龍正在穿戴賽車服。

方程式賽車内部結構精密,經常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部件的裝配。
備賽:不斷試錯疊代的過程
最近,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正忙着對兩輛賽車開展調試,以做好參加2021年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的充分準備。
“車子繞樁的時候發出轉速很快的聲音,由電控組複現情景,排查診斷……”11月24日,開展賽車調試後,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隊長黎浩斌組織隊員優化設計。

車手羅胤龍駕駛參賽車輛在賽道上測試。
這将是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第12次參加2021年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并非是比誰跑得更快,而是要求參賽團隊設計制造一輛小型休閑單座方程式賽車,讓賽車在加速、制動、操控性方面都有優異的表現且足夠穩定耐久。賽程包括賽車設計、成本分析、營銷報告等靜态項目,以及八字繞環、直線加速、高速避障、耐久測試、效率測試等動态項目。
因此,這不僅是一場“速度與激情”的角逐,更是一場專業與實力的較量。

出發試車前,車隊成員為賽車安裝上車鼻。
“汽車工業是各學科交叉的工業結晶産物,是高新技術集成的産品,一輛賽車從開發、設計、制造到最後落地駕駛,都需要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順利馳騁賽場并非易事。”敖銀輝說,廣工FSAE車隊吸納了計算機、信息工程、材料、機電、車輛工程、經濟管理以及市場營銷等多個專業的80多名學生,設置車架組、車身組、制動組、轉向組、傳動組、懸架組、電控組和專門為無人車設計的感知規劃組等8個技術組;同時設置傳媒組以及商業組,負責車隊的日常運營。成員各盡所能,發揮優勢,齊心協力造好一輛車。

随着賽車迎夕陽沖線跑回起點,一整個下午的試車也就結束了。
無論是電車還是無人駕駛車,每輛車都有上萬個零件,且每種零件都有不同的連接方式,設計好每一個零件,擰好每一顆螺絲,都不容出錯。
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底盤總監張浩川說,在将理論變成實踐産品時,常有各種突發情況發生。今年,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一次次疊代方案,推倒重來,最終才設計出賽車。“針對電車動力輪邊系統的設計,我們就疊代了上百個方案。設計賽車沒有捷徑可走,隻能不停試錯,不斷改進。”
今年11月,原定的比賽時間臨近,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卻發現電動方程式賽車的一個電機損壞了,需要寄到德國的廠家進行維修。受疫情影響,寄修的周期過長。車隊另找渠道,向其他的學校借用電機,才解決了難題。

楊浩森正在向其他成員講解車輛底盤的構造與所應用的技術。
2019賽季,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的電動方程式順利過檢,而無人駕駛方程式賽車在制動測試環節,賽車經過淋雨測試後出現無法正常上電的問題,最終無法上賽道。這成了黎浩斌心中的遺憾。
本屆賽事,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做了更充足的準備,設計制作的兩輛賽車相比往年均有所突破。電動方程式賽車升級了電控電池系統,綜合性能更為優異;無人駕駛方程式則改進了無人伺服系統輸出響應較慢的問題,算法方面實現了從局部路徑規劃到全局路徑規劃的整體突破。
黎浩斌期待,本屆賽事能填補兩年前的遺憾。

指導老師敖銀輝與隊員們探讨新車目前的性能。
逐夢:“賽車是從小的夢想”
黎浩斌加入車隊已經3年。舍友都調侃他,除了上課、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泡在車隊、實驗室裡。
黎浩斌說,為了讓賽車達到極緻的狀态,他們願意夜以繼日泡在實驗室,奔波于學校和加工廠、測試場之間。去年,受疫情影響,賽事準備有所滞後,回校後,隊員們在實驗室裡通宵加工、裝配、調試,才順利完成賽車的裝配與下地測試。

賽車每一次從實驗室開去操場測試,都要有10名左右的同學一起“保駕護航”。
“可能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個賽車的夢想,從小我也有一個賽車夢。” 黎浩斌說,坐上賽車時,他可以心無旁骛地駕駛賽車,攻每一個彎,刷零點零幾秒……“全身心投入奮鬥,是很純粹、很快樂的。”
而張浩川則把自己定位為“技術控”,更熱衷于賽車的設計和制作,更享受充當工程師的角色。
在他眼中,設計賽車就像拍電影之前先寫好劇本,需要深層次思考、全局性考慮。“競争對手的賽車是怎麼樣的,我們的賽車有什麼目标,需要如何統籌設計,出現問題如何改進,這些都是需要提前謀劃的。”

車架組成員張博文浩穿戴着裝備,正在焊接車架上的部件。
“去到賽場,其實就像做好充分準備去參加高考一樣,很多突發情況的解決要依靠平時的訓練和積累。”張浩川說,打好基礎尤為重要。為了做好賽車設計和制作,學習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張浩川自學了空氣動力學、力學、材料學等知識,雖然艱難,卻也樂在其中。
一群熱愛賽車的人聚在一起,已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閑暇時光,他們也會相約一起去卡丁車場跑圈。
黎浩斌說,車隊、賽車不僅是一個平台,更是他們青春的見證。

安裝輪胎前,傳動組成員吳敬銘正在作最後的檢查。
育才:培養學生不能閉門造車
“如果有性能差不多的國産電機,以後是不是能優先考慮?這樣方便維修……”11月23日,敖銀輝在實驗室指導車隊學生。
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和提升自己,是敖銀輝一直堅持的理念和做法。

黎浩斌課餘時間在車間模拟器上練習車技。
“培養汽車類人才不能‘閉門造車’,造車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敖銀輝說,汽車的設計、制造、競賽等過程是完全工程化的,學生若不訓練工程能力,則不能勝任這些工作。
正因如此,廣工于2011年成立FSAE車隊,這是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面向全校學生組建參加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FSAE)的科技創新團隊,并被列入為學校“大學生創新行動計劃”資助項目。

賽車穿越整個校園最後抵達操場試車,車隊成員沿途一路護送。
車隊成立第二年,便成功打造了華南地區第一輛純電動方程式賽車;2017年,打造了華南地區第一輛雙電機驅動的電動賽車、華南地區第一輛四點級驅動的賽車;2018年,代表中國大學生方程式,走出國門,前往日本參加比賽;2019年,成功研發出華南地區第一輛四輪分布式驅動電動方程式以及華南地區第一輛無人駕駛方程式賽車。
随着汽車産業的發展,廣工FSAE方程式車隊設計制造的賽車類型也在更新:成立之初,車隊主要設計制造燃油賽車,2015年開始轉戰電動賽車,2019年開始嘗試無人駕駛賽車。

試跑5圈後,黎浩斌詢問車手羅胤龍行駛情況。
“相對于汽車工業的技術需求,學校本科教學是較為滞後的,因此,特别需要一些平台和賽事讓學生接觸新技術、把握新方向。” 敖銀輝說,車隊、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有效地促進了汽車工業和汽車産業教育的融合,适應了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賽事也湧現不少有潛力的汽車人才,企業可以通過賽事物色不少人才。不少從車隊走出去的學子,畢業後都從事了汽車相關的行業。

廣工FSAE車隊部分成員合影。
受疫情的影響,2021年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将推遲至明年春季舉行。黎浩斌說,目前車隊已完成了兩輛賽車的設計制造工作,後續将繼續開展下地測試并不斷完善,期待在賽場上有更完美的表現。
【拍攝】姚志豪 梁钜聰
【剪輯】何志豪
【文字】馬立敏 實習生 鄭涵
【通訊員】盧迪 吳靜婷
【海報設計】譚唯
網址鍊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11/27/c5982035.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null&appversion=8200&firstColID=2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