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報告:非晶合金的穩定性探索
來源: 時間:2022-06-05 浏覽:

報告題目(一):非晶合金的穩定性探索
主講人:柯海波
時間:2021年11月17日(星期三)14:30—15:40
地點:工學二号館二樓學術報告廳

摘要:非晶合金兼具金屬和非晶、固體和液體特性,是颠覆性的新一代高性能金屬材料,由于非平衡超快凝固導緻的亞穩特性,理解非晶合金的亞穩本質并實現其穩定性提升是促進其廣泛應用的重要基礎。本報告将圍繞非晶合金的穩定性進行系統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通過在核材料領域引入非晶化理念,發展了系列具有高穩定性的特種鈾基非晶合金體系;利用先進激光技術結合古老的助溶劑工藝實現高穩定單質非晶合金的制備;采用球磨技術突破能量與穩定性的倒置關系,獲得具有高能态且高穩定性非晶合金;并結合超長時間室溫退火闡明非晶合金穩定化過程與材料本征脆性系數之間的關聯。這些研究為理解非晶合金的穩定性本質與如何改善非晶合金的穩定性提供了新方法與思路,為促進非晶合金的廣泛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主講人簡介:
柯海波,男,2012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專業博士學位,現任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非晶材料團隊負責人,特聘研究員,緻力于非晶材料前沿基礎研究與科技成果産業化轉移。自博士以來長期從事非晶合金新材料研發、非晶合金基礎物性探究、微納米尺度力學行為以及非晶合金的應用基礎研究等。迄今在Acta Materialia,Nature Communication等國際著名期刊共發表發表SCI收錄論文3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多項,擔任Acta Materiali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Intermetallics等期刊審稿人。承擔并參與了多項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項目,其中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粵莞聯合基金粵港澳團隊項目,國防科技基金,企業橫向合作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作為核心骨幹參與了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項目,粵莞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受邀多次參加相關國際學術會議并做學術報告,2019年獲得東莞市特色人才稱号。


報告題目(二):非晶合金的多維度制造
主講人:馬将
時間:2021年11月17日(星期三)15:50—17:00
地點:工學二号館二樓學術報告廳

摘要:非晶合金是一種長程無序的新型金屬材料,在力學、物理和化學等方面具有優異的性質。然而,材料尺寸問題及成分-性能調控問題在科學及應用上制約了該材料的發展。本文通過利用先進制造的方法,在材料尺寸及成分調控等多個維度對非晶合金進行改善,獲得了跨尺度尺寸和成分、結構、性能可調控的非晶合金新材料,為其應用有一定的意義。

主講人簡介:
馬将,男,深圳大學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特聘研究員。長期從事新型金屬合金的微納精密成形、非晶合金的高頻動态加載行為研究、非晶合金的功能性應用及機器人用諧波減速器的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究,主持及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項目、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深圳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SCI論文50餘篇,多項授權專利及多本著作。并擔任Materials Futures 編委,Frontiers in materials 客座主編,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非晶合金分會副秘書長,非晶合金國際會議BMG XIII共同主席, 《Materials Today》、 《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Applied Surface Science》、《Intermetallics》等十餘種國際著名SCI期刊審稿人。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2021);中國非晶與高熵合金研究領域傑出青年科學家(2020);Elsevier期刊“Outstanding”審稿人;深圳市高層次人才、深圳市優秀教師(2018)等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