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報告:超快激光納米制造前沿與創新應用
來源: 時間:2019-05-30 浏覽:



報告人:鐘敏霖教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

時間:2018年5月18日上午10:00

地點:大學城校區工學2号館202會議室

報告摘要:

納米材料具有表面與界面效應、小尺度效應、量子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四大納米效應,能賦予材料全新的神奇性能。自然界經過千百年進化在一些植物和動物表面出現了獨特的納米與微納米結構,形成了諸如超疏水、超親水、自清潔、定向潤濕、減阻、可逆附着、結構光等奇特性能。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奧妙,設計制備出仿生甚至超越自然的獨特功能是納米科技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報告基于對超快激光與材料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和多年研究,發展出一系列金屬表面納米結構的制備方法,突破了超快激光納米結構的瓶頸難題,同時研發出一系列微納米結構的雙級制備和精确調控方法。在此基礎上,重點報告超快激光制備的微納米結構在超疏水、高抗反和高敏感性三大領域的技術和對應的表面潤濕性調控、超疏水超疏油、定向潤濕,超寬光譜高效抗反和結構色以及水分解、锂離子電池電極等重點應用。

報告人簡介:

鐘敏霖,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激光材料加工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激光學會(Laser Institute of America-LIA)候任主席,會士;國際光電子與激光工程學會(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hotonics & Laser Engineering-IAPLE)前任主席、會士,《Journal of Laser Applications》資深編輯,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 (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編委,《中國激光》終審常務編委。長期從事激光材料加工學術研究,承擔與完成19項國際合作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973、自然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重點項目及企業合作項目等40餘項,多項研究成果在企業成功應用。獲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清華大學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效益顯著獎等。長期活躍于國際激光加工學術領域,在重要國際會議上做大會報告40餘次。授權申請專利20餘項,出版專著4本,發表論文3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