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報告:光機電一體化便攜式核酸分析定量系統以及單恒溫熱循環擴增模型
來源: 時間:2019-11-13 浏覽:

主講人:吳文明研究員

時間: 2019年11月14号(星期四)下午3:00-5:00

地點: 大學城校區實驗三号樓201會議室


摘要:

    芯片實驗室被譽為近30年發展最成功的前沿交叉學科。這裡将主要介紹芯片實驗室領域的提出與發展曆程,重要的功能組成,基于光機電一體化的原位檢測儀器,特别是面向即時現場應用的醫療診斷設備: 包括新型微加工手段與封合技術,數字微液滴自發流體控制技術,單熱源溫度循環理論與技術,以及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便攜式基因絕對定量系統,高通量單細胞測序編碼擴增系統,深海原位應用核酸分析系統,人體器官芯片系統等。我們提出了“恒溫單熱源模型”實現擴增溫度循環;以及“免加工芯片”方案,完成液滴形成、分散與控制;并研發新型的“氣體擴散自發微泵”技術,實現“免外能驅動” 以及“免除表面活性劑”液滴長距離、長時間穩定傳輸。在降低芯片成本以及儀器功耗的同時,提高了便攜程度,滿足非專業技術人員使用要求。


主講人簡介:


undefined    吳文明,博士,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劃學者,科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 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科帶頭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美國哈佛大學客座訪問教授。

    2008年獲得山東大學工學、理學雙學士學位,并僅用兩年時間以“特别優秀”榮譽從德國拿到機械電子工程博士學位。2015年獲得中國教育部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以及國際微全分析學會μTAS “優秀青年學者津貼”,2016年受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邀請在柏林發表演說且獲海内外媒體廣泛報道,2017年獲得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才開發獎金以及吉林省科技廳頒發的優秀青年基金,2018年榮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2019年收到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以及美國科學與藝術院“三院院士”Weitz教授邀請任哈佛大學客座訪問教授。

    現主要從事儀器工程、機電一體化、芯片實驗室以及基因指紋圖譜等相關研究工作。近兩年主持科研項目14項、其中包括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經費額1200餘萬。2010年以來,在“機電一體化與儀器工程領域”完成第一/通訊作者署名SCI學術論文、第一發明人專利60餘篇: (最近兩年率領中科院的團隊發表公開24篇)。海内外做受邀學術報告40餘次,并多次擔任知名學術會議的主席或主持人。

    研究成果獲得2015年度歐洲科技發明終生成就獎得主Andreas Manz教授,牛津大學著名核酸學家Tom Brown 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大學《Technology Review》,2017年度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前沿高峰論壇等國際著名學術同行高度評價;研發的兩款芯片2018年被德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同年,JCR一區期刊《Microchim Acta》(影響因子=5.705)對他的成果集中報道:截取9篇SCI論文原圖并亮點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