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成果
來源: 時間:2022-06-04 浏覽: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學成果獎獲獎一覽表

序号

獲獎等級

成果名稱

獲獎人

屆别

級别

1

廣東省一等獎

面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協同育人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成思源、楊雪榮、莫春柳、郭鐘甯、于兆勤、唐文豔、陽林、吳黎明

2017年第八屆

省級

2

廣東省一等獎

培育信息測控類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特色專業建設

唐露新、駱德漢、李楊、吳黎明、王桂棠、陳益民、鄧耀華

2014年第七屆

省級

3

廣東省一等獎

地方工科院校機械類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郭鐘甯、成思源、于兆勤、植林、胡兆勇

2014年第七屆

省級

4

廣東省二等獎

機械類專業創新性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

何漢武 郭鐘甯 鐘兆明 植林 李鍛能

2010年第六屆

省級

5

廣東省一等獎

《工程制圖》創新教學模式

左宗義、馮開平、唐西隆、譚夏梅、李冰

2005年第五屆

省級

6

廣東省二等獎

以就業為導向,創建有區域特色的機械工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郭鐘甯、駱潔嫦、于兆勤、陳藍、錢燕鳴

2005年第五屆

省級

7

廣東省二等獎

非機類《工程制圖》課程的現代教學模式

馮開平、左宗義、李富平、莫春柳、王穗

2000年第四屆

省級

8

特等獎

面向機械工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三并重、多元融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王成勇、于兆勤、鄭李娟、王啟民、隋建波、袁志山、吳世雄、龍瑩

2021第十二屆

校級

9

二等獎

圍繞“學科-教學-實習-就業”全流程的工業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傅惠、周劍峰、劉建強、周金平、劉建軍

2021第十二屆

校級

10

二等獎

以賽促學,研學并舉的車輛工程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方案構建與實踐

敖銀輝、傅惠、劉延偉、陽林、王海龍

2021第十二屆

校級

11

二等獎

以思政融入為驅動的機械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改革與實踐

成思源、沈彬、唐文豔、劉建群、楊雪榮

2021第十二屆

校級

12

一等獎

地方高校機械類專業的特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

成思源、沈彬、楊雪榮、于兆勤、湯晖

2019第十一屆

校級

13

一等獎

“虛實融合、以賽促教、思政樹人”課程改革與實踐

郭鐘甯、李冰、陳和恩、莫春柳、成思源

2019第十一屆

校級

14

特等獎

面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協同育人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郭鐘甯、成思源、于兆勤、楊雪榮、莫春柳

2017第十屆

校級

15

二等獎

依托校企聯合工程實踐基地 建設深度融合産業的測控專業

吳黎明、王桂棠、唐露新、鄧耀華、張巧芬

2017第十屆

校級

16

二等獎

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包裝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王梅、趙榮麗、李克天、何衛鋒、成思源

2017第十屆

校級

17

一等獎

面向工程教育的機械設計系列課程群改革與實踐

成思源,楊雪榮,郭鐘甯,唐文豔,李鍛能

2016第九屆

校級

18

二等獎

依托學科競賽的跨學科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陽林、植林、于兆勤、胡紅斐、晉京、王海龍、劉延偉

2016第九屆

校級

19

一等獎

地方工科院校機械類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郭鐘甯、成思源、于兆勤、植林、胡兆勇

2012第八屆

校級

20

一等獎

多維組合的《工程制圖》系列教材建設與實踐

馮開平、莫春柳、唐西隆、李冰、唐超蘭

2012第八屆

校級

21

二等獎

基于仿真的工業工程專業集成化創新實驗系統開發與應用

周金平、蘇平、闵雁、饒中、伍乃骐

2012第八屆

校級

22

一等獎

依托學科優勢促進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成思源 何漢武 李 笑 胡兆勇 郭鐘甯

2010第七屆

校級

23

二等獎

依托科技競賽提高機械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植 林 何漢武 郭鐘甯 鐘兆明 徐永安

2010第七屆

校級

24

一等獎

機械類專業創新性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

何漢武 郭鐘甯 鐘兆明 植 林 李鍛能

2008第六屆

校級

25

二等獎

本科教學國際合作研究與實踐

左宗義 馮開平 莫春柳 唐超蘭 黃憲明

20055

校級

26

一等獎

機械類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

郭鐘甯、駱潔嫦、于兆勤、陳 藍、錢燕鳴

20034

校級

27

二等獎

《工程制圖》創新教學模式

左宗義、馮開平、唐西隆、譚夏梅、李 冰

20034

校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