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基本信息
1、專業定位
工業世界的信息獲取、處理、傳輸和利用是工業的脈搏。精密測控技術的精義就在感知工業的脈動,調控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廣東省唯一的儀器儀表本科專業、廣東省特色專業、廣東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專業依托“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建設,圍繞精密測控技術與智能裝備、光學通訊與精密傳感技術和智能儀器儀表與控制系統籌方向,形成了包括精密視覺檢測、超聲顯微測量、多模複合傳感、光學通訊、智能信息處理、設備健康監測等在内的精密測控技術體系,引領制造業從“制造”向“智造”的大轉變,從而培養能夠從事智能測控、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及計算機等領域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試驗和運行檢驗管理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廣東社會經濟發展。
2、培養目标
為滿足國家社會需要、學校辦學特色、行業産業、學生發展期望等各方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接班人,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基于産出導向教育(OBE)理念,制定的專業培養目标為:培養具有良好的高等數理基礎,具備傳感技術、工程測試、控制技術、信息處理、儀器設計等方面的專業理論基礎、基本實驗技能和創新實踐能力,能從事精密儀器系統、光機電一體化、工業測量與控制領域内的測控技術與儀器的設計開發、應用以及運行管理等技術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3、培養規格
專業學制為全日制本科四年,課内總學分不低于160學分,實踐教學環節學分不少于39.5學分。經過四年的培養,學生能達到:1)具有健全人格、正确價值觀、良好職業素養及社會責任感,德才兼備;2)具有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儀表相關領域複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綜合、設計開發和應用研究的專業能力;3) 具有組織與實施測控技術與儀器儀表相關領域工程項目團隊合作、管理決策能力和跨文化背景下溝通交流能力;4 )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追求與創新意識、國際視野,能夠适應技術、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
4、課程體系
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由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和畢業設計等四部分組成,且選修課程和實踐環節貫穿四年學習之中。其中,公共基礎課主要涉及政治理論及人文社科、軍事理論和自然科學基礎等;專業學科基礎課程分為三組:測控類相關課程、電子與計算機相關課程和機械類相關課程;而專業可分為傳感方向、測控系統方向和儀表系統設計方向。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電路、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精密機械與儀器設計、工程光學、傳感器技術及應用、測控電路設計、機電傳動控制、信号分析與處理、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及單片機技術,而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有大學物理實驗、模拟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測控電路實驗、電子工藝與EDA實訓、微機原理與單片機技術實驗、信号分析與處理實驗、精密機械與儀器設計課程設計、傳感器設計與實踐、測控電路設計與實踐、專業綜合設計與實踐,工程訓練、生産實習、畢業設計等。
5、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全職專任教師28人。在職稱分布上,正高級職稱(含教授)11人,副高級職稱(含副教授、副研究員)10人,中級職稱(含講師、助理研究員)7人;在年齡分布上,35歲及以下3人,36-45歲9人,46-59歲11人,60歲以上5人;在學曆分布上,具有博士學位19人(其中在職獲得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5人;在專業背景上,最高學位屬于本類專業的26人;在學緣結構上,21人分别畢業(最高學位)于英國索爾福德大學、格拉斯哥理工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等境内外著名大學,7人畢業(最高學位)于太阳成集团tyc234cc。在專業背景上,26人屬于本類專業,2人相近專業;在工程背景上,具有企業或相關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20人,其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曆20人,主持和參與具有工程背景的科研項目19人(不含具有企業工作經曆的教師)。
6、教學條件
學校配置了适應專業教學的各類型教室、實驗室及設備,滿足教學需要,并建立了合理的使用管理制度與措施,運行機制良好,便于師生使用。本專業結合實驗室建設項目對實驗設備定期進行更新,有體現專業特點的典型測控系統和儀器(傳感器技術實驗室、虛拟儀器實驗室、微機測控實驗室和光機電一體化實驗室等)并用于基本技能訓練。并與省内外企業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特别是與衆多紮根廣東省的國内行業龍頭企業(如國家級工程實踐基地-美的集團、廣州滄恒自控科技有限公司-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和佛山南海市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等)密切合作,建設能充分利用廣東産業優勢特色的實踐教學基地,近年來共建立了18個實習基地,承擔本專業生産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工程實踐教學任務,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為實現專業培養目标提供支持保證。
二、其他專業相關的重要信息
1、教學改革及創新實踐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教師積極參加教學改革和建設,近年來,本專業教師承擔各級教學改革或者教學研究項目20餘項,其中省部級項目18項;獲得了5項教學研究項目獎勵,其中省部級獎勵2項;出版教材6本,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8篇。大部分教師指導學生在創新訓練項目、科技競賽、就業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近三年立項的大學生創新訓創業訓練項目共計25餘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20餘項,在省級以上各類科技競賽中共獲獎3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項9項、省級獎項20餘項。
2、學生升學及就業
本專業目前已有畢業生3000餘人,除了部分同學進入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等國内外高校繼續深造外,學生當年就業率連續5年保持在98%以上。學生就職領域在智能裝備、機器人、電力電子及新能源産業占了42%,質檢、計量、通信服務等服務業占比共計約36%。大部分畢業生成為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相關領域行業骨幹,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以及各類生産組織管理工作。就職的著名企事業包括海關檢驗檢疫、質檢計量、深圳華為、TCL電子、美的集團、三星電子、廣州地鐵、中國電信及中國移動等。本專業畢業生工作5年左右,15萬以上年薪占27%,10-15萬年薪水平占比最高,達到38%,7-10萬年薪占26%,5-7萬占9%。